医药与大健康领域一直以来是各路资本的汇集地,但新药从研发到审批下来需要十年乃至更长。对于投资人来说,除了面临医疗行业普遍“慢”的特点之外,稍好的项目都比较“贵”。面对这些,资本将何去何从?未来医药与大健康行业的哪些细分市场将更有前景?
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询分析了国内制药产业和国外的差距,分享他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独到见解。
何询
历任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总经理,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创会会长、深圳市第三届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基因工程药物工程技 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本科、硕士。
在大健康领域20多年,熟悉国内外行业政策及发展动态,精于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研发、营销。审评过一万多个生物医药项目,涉及生物制品、化学药、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医疗技术等。
中国医药产业世界排名第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现在基本上是全世界第二,第一大是美国。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制药企业没有一家能称为世界级企业,也没有一家在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从创新能力来讲,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等地名列前茅。但我们的医药企业研发占销售额的比例大约3%-4%,不到5%,同国外药企15%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中国的生物药与国际水平最接近
生物医学、生物技术是非常好发展的方向。药企不涉足生物药就会落后,已在业界达成共识。生物药是中国与国际水平最接近的领域,最近十年,中国所有的大型制药企业都是全力以赴做生物医药,在某些单一领域,与国外水平相近,但整体上还是跟从。
医药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众所周知,做创新药周期长、投入巨大,风险非常高。即便是创新药创新的源头美国,一年大约只有20几个,最多不会超过50个。药物和医疗技术是矛,疾病就是盾,总是在博弈,从这个角度讲医药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目前,全球制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66%,中国百强占中国销售市场还不到1/3,中国没有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从规模来看,国内的制药企业还差得很远。
医药这个特殊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费用高、风险大、时间长,医药这个特殊行业需要积累。但药品的生命周期是比较长的,一个药品研发出来了,可能5年、10年,甚至20年不被替代。所以做药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打好基础。
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国内现在公认最好的医疗器械企业是迈瑞,迈瑞现在产值为100多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则是300亿美元,迈瑞还不到人家1/10,还需要奋起直追。迈
加大研发投入善用国际人才
中国制药企业如何才能成为跨国企业?何询坦言,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当地建厂,并购当地药厂,加大研发投入,一定要用国际人才,一定要国际化、当地化,视野要高,格局要大。